2023年5月18日下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大讲堂第45期在成均苑3幢502会议室顺利举行。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锋受邀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人学思想及人学革命”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龙教授主持。学院教师和硕博研究生40余人参加此次讲座。林锋教授指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最有争议的著作之一。他通过《手稿》具体内容分析了造成争议性的原因。林老师认为,《手稿》在人学思想及人学革命上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对传统哲学有一定的超越性,提出要正确把握《手稿》及其人学思想必须掌握一条循序渐进的方法论思路。接着,林锋教授从人的“类存在物”“对象性存在物”“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社会关系的存在物”等八个方面对《手稿》中的人学思想进行了系统解读。林老师指出,《手稿》实现了对传统人学思想的革命,其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超越了对人的片面化和单一化的解释,完整和丰富了人的形象;二是改变了把人抽象化的思辨哲学路线,把人彻底经验化;三是用辩证地、历史地眼光看待人;四是解决了“人是什么”的人学问题,把人描述为既有物质性又有精神性、既有受动性也有能动性的独特物质形态;五是超越了抽象的唯心主义人学,用感性现实的生产劳动说明人的能动性。 讲座最后,成龙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师生们围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其人学思想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林锋教授分享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的经验和方法,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图文:张一诺审核:徐幸子
2023年4月24日下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术工作坊第32期暨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学术沙龙在学院会议室502顺利举办。人民出版社马列一室副编审曹歌博士应邀作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著的出版选题与规范》主题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彭鹏副教授主持,学院青年教师和硕博研究生参加此次讲座。曹歌博士首先介绍了人民出版社的基本情况。人民出版社是全国最大的哲学和社会科学出版社,承担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出版和传播职责,同时担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经典作品的出版和党的重要文献的出版发行重任,“一部人民出版社的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基于丰富的出版经验,曹歌博士向师生介绍了出版重点类型及其特点,包括主题出版、重点学术出版、市场类选题和普及类读本等。同时,详细分享了学术类著作出版应该重点注意的事项,例如著作出版的选题方向、基本流程、引用规范、内容结构等。 讲座结束后,在座师生围绕专著出版相关问题积极提问,曹歌博士一一耐心解答,大家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为进一步提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质量,助力青年教师项目申报,4月21日,学院举行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辅导会。会议邀请了我校社会科学研究院科研管理部金李绮老师参加,对我院青年教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进行指导。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代玉启教授主持。代玉启老师对学校社会科学研究院一直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近年来,学院引进了10余名青年教师,整体上科研项目申报经验不足。今年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为契机,学院组织开展专家论证会、辅导会等培训工作,积极为青年教师服务,不断提升科研能力。会上,金李绮老师首先介绍了今年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的相关情况,重点讲解了申报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重点问题和申报技巧。随后,结合参会老师们的申报材料,金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指导。青年教师们围绕申报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提问,现场交流氛围热烈,相关疑惑和问题得到了具体解答和指导。本次辅导会为参加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老师们提供了一次良好的互动交流机会。近期,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预祝学院老师们取得优异成绩!
近日,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新一批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立项名单。经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线上答辩及现场考察等环节,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获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是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体、整合校内外研究力量的高水平学术研究中心。中心聚焦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创新、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三个研究方向,致力于打造具有浙江特色和浙大特色、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具有国内外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的重要学术科研平台,积极建设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理论研究基地、学术交流载体、人才培养高地,为深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传播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交流平台、创新人才。